• 网站首页
  • 中文视听
  • APP下载
  • 手机版本
  • 数学世界
  • 语文天地
  • 食品科学
  • 广播电视
  • 网络文摘

面积相等时哪种平面图形周长最大

  • 时间:2020-03-30 18:18:31
  • 分类:数学世界
  • 阅读:81 次
面积相等时哪种平面图形周长最大?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P74第5题: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都是1225平方厘米,一个圆的面积是1256平方厘米。这三个图形的周长哪个最大?哪个最小?如果这三个图形的面积相等,你能发现它们的周长之间的大小关系吗? 分析:这个题目的本意是要考察学生能否判断出在面积相等时,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这三种图形,哪一个周长最大,哪一个周长最小。为了便于计算,一开始题目所给的圆的面积比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要大一些,这是在为回答最后的那个问题做好铺垫。 ... ...

卡尔丹诺公式的由来

  • 时间:2020-03-30 18:18:31
  • 分类:数学世界
  • 阅读:97 次
在自然科学领域,有不少公式和定律都以发现者的名字而命名。而数学上的“卡尔丹诺公式”的命名则是一桩地地道道的冤案。 在中世纪的意大利,盛行在街头打数学擂台。通常是摆上一张桌子。数学斗士们各向对手提交一批数量不等的难题,谁先做出正确的解答,谁就是优胜者。这种风习有效地培养出一批颇具才华的数学家。 出身寒微而自学成才的尼古拉·塔尔达利亚便是其中的佼佼者。由于他才智过人,又极为勤奋好学,因而享有“不可战胜者”的盛誉。一次,他接到了平庸的大富豪费奥里的挑战书,并且得知费奥里已向... ...

一个永恒运动的世界

  • 时间:2020-03-30 18:10:48
  • 分类:数学世界
  • 阅读:80 次
我们这个星球,宛如飘浮在浩瀚宇宙中的一方岛屿,从茫茫中来,又向茫茫中去。生息在这一星球上的生命,经历了数亿年的繁衍和进化,终于在创世纪的今天,造就了人类的高度智慧和文明。 然而,尽管人类已经有着如此之多的发现,但仍不知道我们周围的宇宙是怎样开始的,也不知道它将怎样终结!万物都在时间长河中流淌着,变化着。从过去变化到现在,又从现在变化到将来。静止是暂时的,运动却是永恒! 天地之间,大概再没有什么能比闪烁在天空中的星星,更能引起远古人的遐想。他们想象在天庭上应该有一个如同... ...

从死亡线上生还的人

  • 时间:2020-03-30 18:10:48
  • 分类:数学世界
  • 阅读:86 次
在《神奇的功勋》的故事中我们看到,在一种前提下的随机事件,在另一种前提下可能成为必然事件。同样地,在一种前提的必然事件,在另一种前提也可能不出现。下面两则“从死亡线上生还”的故事,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 第一个从死亡线上生还的故事。 传说古代有一个阴险狡诈、残暴凶狠的国王。有一次他抓到一个反对者,决意要将他处死。虽说国王心中早已打定注意,然而嘴上却假惺惺地说:“让上帝的旨意决定这个可怜人的命运吧!我允许他在临刑前说一句话。如果我认为他讲的是真话,他将被处斩;如果他讲的是... ...

数学王国的巾帼英雄

  • 时间:2020-03-30 18:10:48
  • 分类:数学世界
  • 阅读:81 次
陀螺是中小学生熟悉一种玩具。一只小小的陀螺在桌面上飞速地旋转着。单见它立定一点,一面绕倾斜于桌面的轴急速自转,另一面自转轴又宛如锥体母线般绕着过定点而垂直于桌面的轴线,缓慢而稳定地做公转运动。 陀螺旋转的时候为什么不会倒?在千万个玩陀螺的人中,能正确回答出这个问题的,大概不会太多。的确,陀螺的转动是十分有趣而神秘的。 陀螺在科学上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把旋转着的陀螺抛向空中。它能使自己的轴保持原来的方向。陀螺的这一特性,被用来制造定向陀螺仪,广泛用于航海、航空和宇宙飞行之... ...

无理数的由来

  • 时间:2020-03-30 18:10:48
  • 分类:数学世界
  • 阅读:86 次
公元前500年,古希腊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学派的弟子希勃索斯(Hippasus)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一个正方形的对角线与其一边的长度是不可公度的(若正方形边长是1,则对角线的长不是一个有理数,即无限不循环小数)这一不可公度性与毕氏学派“万物皆为数”(指有理数)的哲理大相径庭。这一发现使该学派领导人惶恐、恼怒,认为这将动摇他们在学术界的统治地位。希勃索斯因此被囚禁,受到百般折磨,最后竞遭到沉舟身亡的惩处。 毕氏弟子的发现,第一次向人们揭示了有理数系的缺陷... ...

比上帝还挑剔的人

  • 时间:2020-03-30 18:10:48
  • 分类:数学世界
  • 阅读:79 次
奥地利物理学家沃尔夫冈·泡利(Wolfgang Pauli)生于1900年,1958年就去世了。他是本世纪初一位罕见的天才,对相对论及量子力学都有杰出贡献,因发现“泡利不相容原理”(Exclusion Principle)而获194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个原理是他在1924年发现的,对原子结构的建立与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有革命性的影响。泡利在19岁(1919年)时就写了一篇关于广义相对论理论和实验结果的总结性论文。当时距爱因斯坦发表“广义相对论”(1916年)才3年,人们... ...

闭门羹

  • 时间:2020-03-30 18:10:48
  • 分类:数学世界
  • 阅读:113 次
哥德尔(Kurt Godel,1906-1978年)的举止以“新颖”和“古怪”著称,爱因斯坦是他要好的朋友,他们当时都在普林斯顿。他们经常在一起吃饭,聊着非数学话题, 常常是政治方面的。麦克阿瑟将军从朝鲜战场回来后,在麦迪逊大街举行隆重的庆祝游行。 第二天哥德尔吃饭时煞有介事地对爱因斯坦说,《纽约时报》封面上的人物不是麦克阿瑟, 而是一个骗子。证据是什么呢?哥德尔拿出麦克阿瑟以前的一张照片,又拿了一把尺子。他比较了两张照片中鼻子长度在脸上所占的比例,结果比例的确不同,... ...

“健忘”的维纳

  • 时间:2020-03-30 18:10:48
  • 分类:数学世界
  • 阅读:81 次
维纳(1894-1964年)是最早为美洲数学赢得国际荣誉的大数学家,关于他的轶事多极了。维纳早期在英国,有一次遇见英国著名数学家李特尔伍德(Littlewood)时说: “噢, 还真有你这么个人。我原以为Littlewood只是哈代(Hardy)为写得比较差的文章署的笔名呢。”维纳本人对这个笑话很懊恼,在自传中极力否认此事。此故事的另一种版本说的是朗道(Edmund Laudau):朗道很怀疑李特尔伍德的存在性,为此专程去英国亲自看了这个人。 维纳后来赴美国麻省理工学... ...

不可微——不吃饭

  • 时间:2020-03-30 18:10:48
  • 分类:数学世界
  • 阅读:101 次
波兰伟大的数学家伯格曼(Stefan Bergman,1898-1977年)离开波兰后,先后在美国布朗大学、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工作。他不大讲课,生活支出主要靠各种课题费维持。 由于很少讲课,他的外语得不到锻炼,无论口语还是书面语都很晦涩。但伯格曼本人从不这样认为。他说:“我会讲12种语言,英语最棒。”事实上他有点口吃,无论讲什么话别人都很难听懂。有一次他与波兰的另一位分析大师用母语谈话,不一会对方提醒他:“还是说英语吧,也许更好些。” 1950年国际数学大会期间,意... ...
  • 首页
  • 上页
  • 88
  • 下页
  • 末页
  • | - 共 92 页 913 篇 -

Copyright © http://www.220123.xyz .中文视听网-看电视、听广播请到中文视听网中文广播电视节目在线直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