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微——不吃饭
- 时间:2020-03-30 18:10:48
- 分类:数学世界
- 阅读:91 次
波兰伟大的数学家伯格曼(Stefan Bergman,1898-1977年)离开波兰后,先后在美国布朗大学、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工作。他不大讲课,生活支出主要靠各种课题费维持。 由于很少讲课,他的外语得不到锻炼,无论口语还是书面语都很晦涩。但伯格曼本人从不这样认为。他说:“我会讲12种语言,英语最棒。”事实上他有点口吃,无论讲什么话别人都很难听懂。有一次他与波兰的另一位分析大师用母语谈话,不一会对方提醒他:“还是说英语吧,也许更好些。”
1950年国际数学大会期间,意大利一位数学家西切拉(Sichera)偶然提起伯格曼的一篇论文可能要加上“可微性假设”,伯格曼非常有把握地说:“不,没必要,你没看懂我的论文。”说着拉着对方在黑板上比划起来,同事们耐心地等着。过了一会西切拉觉得还是需要可微性假设。伯格曼反而更加坚定起来,一定要认真解释一下。同事们插话:“好了, 别去想它,我们要进午餐了。”伯格曼大声嚷了起来:“不可微—不吃饭。”(No differential-bility,no lunch)最终西切拉留下来听他一步一步论证完。
有证据表明伯格曼总在考虑数学问题。有一次清晨两点钟,他拨通了一个学生家里的电话号码:“你在图书馆吗?我想请你帮我查点东西!”
还有一次伯格曼去西海岸参加一个学术会议,他的一个研究生正好要到那里旅行结婚, 他们恰好乘同一辆长途汽车。这位学生知道他的毛病,事先商量好,在车上不谈数学问题。 伯格曼满口答应。伯格曼坐在最后一排,这对要去度蜜月的年轻夫妇恰巧坐在他前一排靠窗的位置。10分钟过后,伯格曼脑子里突然有了灵感,不自觉地凑上前去,斜靠着学生的座位,开始讨论起数学。再过一会,那位新娘不得不挪到后排座位,伯格曼则紧挨着他的学生坐下来。一路上他们兴高采烈地谈论着数学。幸好,这对夫妇婚姻美满,有一个儿子, 还成了著名数学家。
推荐阅读:问答题:说明学生总数、每辆车载客数、客车数成什么比例 数学题:有一个礼品盒,用彩绳扎成如右图的形状 数学题:客车从甲地到乙地要6小时;货车从乙地到甲地要8小时 数学题:一件商品按成本提高30%,换季又打八折 数学题:前三轮的平均的平均分是94 数学题:财务室会计结账时,发现账面上少了890.1元钱 数学题:一个玻璃瓶内原有盐是水的1/11 数学题:把圆柱平均分成若干份后拼成一个长方体 奥数题:甲乙两地中间有一座山岭 奥数题:一份工作按计划的时间算
- 评论列表
-
-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