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转基因食品违背生态平衡的天道

  • 时间:2012-10-18 22:28:29
  • 分类:食品科学
  • 阅读:88 次

  顾秀林(云南财经大学社会与经济行为研究中心特聘教授)

  支持人士会列举转基因农作物的诸多优点,如高产、优质、抗病毒、抗虫、抗寒、抗旱、抗涝、抗盐碱、抗除草剂等。而反对的人士则担心,转基因农作物会掠夺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间,存在破坏生物多样性的环境风险。然而,也有人把这种担心提升到国家安全层面。

  美国夏威夷大学农业与资源经济学博士、曾任职于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的顾秀林教授,许多人不仅知道她是我国著名思想家、经济学家顾准之女,还知道她是站出来明确反对推广转基因农作物的一名“斗士”。现任云南财经大学社会与经济行为研究中心特聘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农业发展、全球化和经济人类学的顾秀林教授认为,美国一手大力推广转基因农产品、一手大力研究如何防范转基因生物战争打击。这说明,基因战争的可能性在逻辑上无法排除,我国如果不设防,就只能承担遭受生物战争打击的后果了。让我们听听她怎样说。                                                    ——编者

  生物基因工程的三大用途

  转基因产品对人对动物是否安全,至今争论不休;支持转基因技术商业化应用的一方,公开承认转基因技术应用有风险,但却不去深究风险究竟有多大、风险的性质如何,更不去思考补救方案。事实上,生物基因工程有三大用途:基因治疗、农作物育种和用于军事打击的基因武器。

  转基因技术,或通常说的生物工程、基因改造(本文专指用于农业的转基因技术),是指把经过人工改造过的微生物、植物或动物,用作生物反应器,来生产药用蛋白质、食用蛋白质并加以利用,或利用该过程的次生代谢物。人工改造农作物品种的做法有两大类:一类被比喻为“加法”,一类被比喻为“减法”。“加法”就是转基因:增加一段外源DNA(脱氧核糖核酸)的片段——基因,把它插到宿主的DNA上去;“减法”就是在目标生物的遗传物质体系中,抑制掉一个功能,通常通过“沉默”掉一个RNA(核糖核酸,酶)来实现,结果是:一个相应的功能被删除,或者一个原本应该合成的蛋白质不能合成了。

  近10年来,生物学的研究热点之一,是核糖核酸(RNA)中的一类分子量极其微小的“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最初的认识是:动植物体内存在各自独有的一套“微小核糖核酸”系统,在两类生物之间不会发生微小核糖核酸的直接交流。

  “铸犁”亦可“为剑”

  但是,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2011年9月20日发表的一份关于“微小核糖核酸”的研究报告称,人吃食物不仅吃下了蛋白质、淀粉、维生素,也吃进了信息——生物信息,例如微小核糖核酸。这是由于他们在吃大米饭者的血液中,发现了大米独有的一类微小核糖核酸(编号为159a microRMA),并且这种来自植物性食物的东西,被实验证明能够通过消化道直接进入哺乳动物和人体的血液,并迅速结合于目标器官的细胞,对人体可能具有调控新陈代谢的功能。相应地,在中药中也发现了多种微小核糖核酸。原来在植物界和动物界之间,生物信息的直接交流是一直存在的!动物和植物原来是这样息息相关的!

  植物的微小核糖核酸能够直接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这个发现,轻易地解决了想象中的转基因生物武器的“发射”问题。从理论上讲,把一个特定微小核糖核酸植入农作物,开发成新品种,推广种植商业化,然后给目标人群吃下去,就可以完成生物战争的打击。微小核糖核酸只有十几到二十几个核苷酸,转录序列设计简单,人工合成也很容易。

  现在,在理论上,只要能实现这种转基因食品的生产和投放,引导目标消费者群体食用,一场基因战争就可能静悄悄地打完了。有关“农产品武器化”的讨论,曾经主要担忧在粮食和食品的生产、供给数量和分配上发生问题 ,现在必须增加一项新内容:农产品作为食品,直接就可以用作武器了。人们都渴望和平,呼吁“铸剑为犁”,殊不知在现代社会,“铸犁”亦可“为剑”!

  无毒转基因玉米能杀虫,“杀人”呢?

  基因改造也可以做减法——沉默一个功能,“敲除”一种酶。但是,生命体微观构造上的任何一个环节被改动后,都可能造成生态关系方面的不适应状态,严重的不适应就是毒性。有一种做“减法”的基因改造技术,能够巧妙地诱使目标昆虫例如棉铃虫,像以往一样继续吃自己喜爱的棉花而“自杀”。

  美国《大西洋月刊》在2012年1月的一篇报道中指出:“从2007年以来,多个研究团队报告过,通过敲除特定RNA(酶类物质),己开发成功具有杀虫功能的转基因植物。

  2007年11月5日,发表在麻省理工学院《科技评论》杂志上的报告说,中国的研究人员利用RNA敲除法,开发了一种转基因棉花:棉花植株中的一种基因被‘沉默’了,这种基因原来的功能,是让棉铃虫产生一种消化棉花中的天然毒素——棉酚的能力。棉铃虫吃了基因沉默的转基因棉花,因为不能表达这种能分解毒素的蛋白质而致死。”同一篇文章还提到,“孟山都和一家比利时公司(Devgen)的研究人员,用基因沉默的办法开发出一种转基因玉米,它可以干扰玉米根叶甲虫消化吸收能量所必须的某种基因,令这种昆虫在12天内因饥饿而死亡。”

  已知一切生物在基因的微观构造方面有很多共同之处,因此能够致死昆虫的那个生物学机理,在人身上也同样存在;这种基因改造技术的应用,如果用于针对特定人群,那么非常现实的前景,就是做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超级生物武器。

  “见绿杀”催生超级草

  此外,美国孟山都公司还用转基因技术,创造了一种迅猛扩张的新植物:能抵抗草甘膦广谱除草剂的转基因农作物。孟山都公司持有专利的这种抗除草剂的转基因大豆,是迄今应用规模最大的一个转基因农作物品种,其产量2011年达1.2亿吨,占全球全部转基因农作物总产量的近70% 。

  孟山都公司的拳头产品——农药草甘膦/农达,是一种广谱除草剂,在中国俗称“见绿杀”,只要是喷洒过草甘膦除草剂的环境,一切天然的绿色植物都不能存活(这和越战中使用的“橙剂”——落叶剂如出一辙),唯一的例外,是转了抗除草剂基因的“植物新品种”。

  孟山都公司的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技术,必须和草甘膦除草剂捆绑使用,二者缺一不可。所以,在美国种植抗除草剂的转基因农作物,按规定必须以500米宽的隔离带同非转基因农田相隔,原因是防止在飞机喷洒除草剂时造成漂移伤害,防止转基因作物中包含的异源基因逃逸扩散。

  转基因技术的逻辑,是对生态平衡原理的违背。

  在一个自然生态环境中,例如农田环境中,把杂草害虫赶尽杀绝,其实是没有必要也不可能的。从农业生产管理的角度看,只要把草和虫控制住,维持在一个平衡的水准上,也就是说只要杂草和昆虫这两个子系统不失控,就够了。传统农业有控制杂草昆虫的有效手段,例如倒茬、轮作、间作、混作,等等。

  事实上,转基因技术运用16年的结果已经表明,天道有常,转基因技术违背了天道,虽然能有效于一时,却早晚必定走向反面,不可能长期持续。地球上任何一个物种都有天赋的生存权利,这不是人工技术所能轻易剥夺掉的,再高超的技术都抗不过天道。

  在多年连续种植转基因大豆的美国田地里,经过数年大量喷洒草甘膦除草剂之后,数十种抗除草剂的超级草出现了,它们蔓延至数百万英亩农田,而且都不属于豆科 ——它们不可能通过花粉杂交从转基因大豆那里获得抗草甘膦的基因(不同种的植物之间不可能发生杂交),然而,当它们被迫面对高浓度的草甘膦时,在生存威胁的胁迫下超速演化,练就了像转基因大豆一样能耐受“见绿杀”的功夫。

  超级草已经成为美国农业的一大难题。2011年初,美国国会已经召开听证会,农民希望得到一个说法:孟山都公司的抗除草剂转基因种子技术捆绑除草剂的使用,是不是导致超级草产生的元凶?

  “叠加转基因”走得更远

  同失败的抗除草剂转基因技术一样,抗虫的转基因技术也早已显露败相。植物体内所能表达的抗虫毒蛋白的浓度会波动,会减少,靶标害虫也产生了抗性,非靶标害虫会获得意外的发展机会,成为新的主要害虫,如此等等。

  总之,违背天道的转基因技术商业化运用仅16年,已经难以为继。生物技术公司的对策,不是修正错误,而是强化错误的技术:草甘膦不管用了,就研发毒性更大的除草剂,或者干脆让农民把多种除草剂混合使用;转一个基因的毒性不够,就转两个、三个,甚至更多,这样的新技术被称为“叠加转基因”。

  2011年,美国市场上就有叠加8个基因的新种子出售了。这条错误的路线还能维持多久,现在难以预测,但是它无论如何也不可能长期持续。而农业却是一个必须永远可持续的产业,必须可持续千年万年之久。

  生态平衡是“天之道”

  人类和作为食物的动物、植物,是共生于同一个生态系统中的永恒同伴;人和所食用的动植物,一同走在无尽期的共同演化途中。人类培育了农作物,驯养了动物,人类的体质随着改进的食品而改进和进化了。人类与其他生物包括微生物之间,应该保持共生和共荣的关系。

  转基因技术对人和动物造成伤害的科学机理虽然还需要确认,但时至今日,如果有人还想证明转基因产品完全无害、可以世世代代放心食用,看来是越来越不可能了。从生态平衡的道理出发,转基因技术没有任何可取之处,其实,只要不偷懒、好好地干农业,允许各国各地的农民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和本土知识,自己解决自己的食品供给问题,人类本来是很有可能消除饥饿的。

  转基因技术用于农业,在同一个舞台上表现为一个集科学、技术、经济利益和政治于一身的复杂问题。如果按照主流话语的一贯说法,把它当作科学问题看待,那么最明显的悖论是:它的演进完全不遵循科学逻辑——长期的激烈争论本来应该导致修正错误、达到共识,现在不仅是争论无果,主流科学界竟然会长期对同行的严重质疑置若罔闻。

  诚如美国普渡大学的植物病理学家唐·胡伯博士所说:“当后世的历史学家回望和书写我们这个时代时,也许不会在意我们用掉了或者节约了多少吨农药,而是会惊奇于我们怎么会仅仅因迁就一家商业公司的欲望,就这样心甘情愿地用世世代代的未来去承担一个理论上谬误、实际上无用的转基因大试验。”

  人类和农作物经过千万年的共同演化和相互适应,才建构起今日人类食品安全的底线——相互适应的生态平衡,这是一个不需证明的公理。今天,在基因改造的“科学”之光照耀下,大众食品安全问题,更加凸显为人与作为食物的植物、动物和大自然之间,如何保持平衡的问题。

  生态平衡是“天之道”。违背天道必受惩罚。

推荐阅读:
5 Thoughts For Investing In Your Freelancing Career In 2017  How YouTube Can Work in Tandem With Your Blog  Essena O’Neill Quits Social Media  Kate Winslet Criticizes Social Media, Parents  Social Media Quizzes Could Put You At Risk For Hacking  Freelancing from Anywhere: Tips for Living and Working Abroad  5 Tools for Busy Bloggers  #FatGirlsCan Blogger’s Book Released in Paperback  Cost-Effective Online Management Tools for Bloggers and Small Bu  Want More Followers? Try Facebook Notes 
评论列表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