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骤雨打新荷》赏析
- 时间:2020-06-24 15:28:56
- 分类:语文天地
- 阅读:84 次
说起《骤雨打新荷》的作者“元好问”可能很多人不知,但若说起“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一定有许多人听过,至少看过《神雕侠侣》的朋友一定知道李莫愁经常吟唱这一句。但这句词可不是金庸先生所写,这是金代文学大家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中的一句。本文介绍的《骤雨打新荷》一曲也是元好问的代表作,本站站名即出自此曲。
《骤雨打新荷》,曲牌名,又名《小圣乐》、《入双调》,因“金”元好问曲中有“骤雨过,珍珠乱撒,打遍新荷”几句脍炙人口,曲牌便被后人习惯称为《骤雨打新荷》,旧谱亦编入词调。双调九十五字,前段十句三平韵、一叶韵,后段十句四平韵。
骤雨打新荷(双调)
金 元好问
绿叶阴浓,遍池亭水阁,偏趁凉多。海榴初绽,朵朵簇红罗。老燕携雏弄语,有高柳鸣蝉相和。骤雨过,珍珠乱撒,打遍新荷。
人生百年有几,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穷通前定,何用苦张罗。命友邀宾玩赏,对芳樽浅酌低歌。且酩酊,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
译文
绿叶繁茂一片浓阴,池塘中布满水阁,这里最凉快。石榴花刚开,妖娆艳丽散发扑鼻的香气。老燕携带着小燕,叽叽地说着话,高高的柳枝上有蝉鸣相和。骤雨刹时飞来,像珍珠一般乱洒,打遍池塘里一片片新荷。
人生能有多长时间,想想那良辰美景,好像刚刚做了一场梦一样。命运的好坏是由前生而定的,何必要自己苦苦操劳呢。邀请宾客朋友玩赏,喝酒唱歌,暂且喝个酩酊大醉,任凭它日月轮转,来往像穿梭。
曲牌格律
仄仄平平,去(领)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去上(末二字亦可仄仄),平仄仄豆平平仄仄(韵)。仄仄仄(可韵),去(领)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么)平平仄平仄仄(亦可仄仄平平仄仄),去(领)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去上(末二字亦可仄仄),仄平平豆仄仄平平(韵)。仄仄仄(可韵),平平仄平(亦可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说明:
1、平:表示应平可仄。仄:表示应仄可平。此谱中“领”字,表示一字领四字。“豆”表示音节停顿,即三四结构。
2、按原谱应为“上去”,为便于当今创作亦用“仄仄”。当否,仅供参考。
3、此谱根据元好问原作,上海辞书出版社《元曲鉴赏词典》所载曲谱等有关资料,经《当地散曲》编辑部讨论修订。
文学赏析
此曲上片写盛夏纳凉,流连光景的赏心乐事,主写景。看作者铺叙的层次,可说是渐入佳境:作者先用大笔着色,铺写出池塘水阁的一片绿荫,并以“偏趁凉多”四字,轻轻点出夏令。然后,在此万绿丛中,点染上朵朵鲜红如罗的石榴花,令读者顿觉其景照眼欲明,进而,写鸟语蝉鸣。而这鸟儿,专指“乳燕雏莺”,是在春天诞生、此时刚刚孵出的新雏,其声稚嫩娇软而可喜。那蝉儿也是刚出虫蜕,踞高柳而长鸣,“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在这一片新生命的合唱中,池塘水阁平添生趣。到此,作者妙笔生花,在热烈、喧闹的气氛中特别叙写了一场骤雨。这雨决非煞风景,它是过路的阵雨,既给盛夏带来凉意,又替画面作了润色。骤雨持续时间不长,却刚好“打遍新荷”,引人联想到“琼珠乱撒”的景照,真是“人在画图中”。此乃曲中一段绝妙好辞,无怪“一时传播”(《雨村曲话》卷上)。
下曲即景抒怀,宣扬浅斟低唱,及时行乐的思想。主调既是低沉的,又是旷达的。在用笔上,作者一洗上片的丹青色彩,换作白描抒写。“良辰美景”句总括前文,言如此好景,应尽情欣赏,不使虚过。“穷通前定”(命运的好坏乃前世注定)是一种宿命论的说法,作者这样说,旨在“何苦用张罗”,即反对费尽心机的钻营。这种旷达的外表,仍掩饰不住作者内心的苦闷,“命友邀宾玩赏”二句,谓人生乐趣在流连光景、杯酒,这是从六朝以来,封建士大夫在无所作用之际典型的人生态度。因为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会使他们感到心惊,而沉浸在“酩酊”大醉中,庶几可以忘怀一时,取得片刻的麻醉。
应该指出,下曲表现的思想,即使在封建时代,也是并不高明的。然而在对于自然美的发现和再造上,作者却是做得相当出色和成功。数百年来读者津津乐道的,不是曲中论道之语,而是那“骤雨打新荷”的生机盎然的夏令境界,以及其中流露的浓厚的生活情趣。
此曲写法与词相近,这是因为在宋元之交,词、曲均称乐府,都是被诸管弦,传于歌筵的,所以早期的词曲分疆并不甚严。《莲子居词话》认为此曲作词调,就是这个缘故。具有词味,也可算是此曲的一个特点。
创作背景
此篇作于元初,正是作者失意落拓之时,所以曲子在下半阙抒发了作者深深的苦闷。
作者简介
元好问(1190—1257),金末元初文学家。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元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历史学家,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其诗、文、词、曲,各体皆工。诗作成就最高,“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
元好问七岁能诗,有神童之目。年十四,从郝天挺问学,六年业成。蒙古南下,避乱河南,诗名震京师,称为元才子。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进士。哀宗正大元年(1224)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材郎,充国史院编修。后又历官尚书省掾、左司都事等。金亡后不仕元,二十馀年问潜心编纂著述,致力于保存金代文化,编成《中州集》。元好问为一代文宗,文章独步天下三十年,诗文多为后世称道。著有《元遗山集》,词集为《遗山乐府》。其散曲今存小令九首。徐世隆《元遗山集序》云:“(遗山)乐府则清雄顿挫,闲婉浏亮,体制最备,又能用俗为雅,变故作新。”
推荐阅读:甲车的速度是乙车的多少倍 一道分数简便计算题目 一道求周长的问题 难题不难的例子 游泳追水壶问题 巧解鸡兔同笼 山字形周长的问题 蜗牛爬井问题 ABCDE五对夫妇聚会答案 多位数读写常见错误及形成原因
- 评论列表
-
-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