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豆制品存在的一些认识误区

  • 时间:2013-05-19 21:49:49
  • 分类:语文天地
  • 阅读:70 次

    大豆制品,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豆制品,因其独特的营养价值受到了众多营养专家的推荐。《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人每天摄入30-50克大豆或相当量的豆制品。在营养门诊答疑中,我发现很多人对大豆制品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

    误区一:红豆、绿豆也属于大豆制品。
    大豆制品主要是指黄豆、黑豆和青豆及其制品,一般不包括绿豆、红豆、豌豆、蚕豆、芸豆等淀粉豆。这两类豆的营养构成有很大区别,淀粉豆蛋白质含量不如大豆高,且其氨基酸构成不如大豆合理,不属于优质蛋白;淀粉豆也不含大豆异黄酮等有益成分,其淀粉含量高,营养更接近粮食。当然,淀粉豆类营养也不错,应该部分替代主食。
    误区二:所有大豆制品都能补钙。
    大豆本身含钙量并不算高,其制品中含钙量的高低与加工工艺有关。北豆腐、豆腐皮、豆腐干等大豆制品用含钙凝固剂加工,是钙的良好来源;而内酯豆腐是用不含钙的葡萄糖酸内酯做凝固剂,钙含量非常少;打豆浆时一般要加入20倍的水,且过滤掉豆渣,因此,豆浆补钙效果较差。
    误区三:大豆制品吃多了会诱发乳腺癌。
    黄豆中的大豆异黄酮是一种植物性雌激素,很多人担心它会诱发乳腺癌。其实,植物性雌激素和人的雌激素是不一样的。研究发现,植物雌激素对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起到的是双向调节作用:当人体内雌激素水平低时,大豆异黄酮表现出提高雌激素水平的功效;而当体内雌激素水平偏高时,它会表现出降低体内雌激素水平的作用。许多研究表明,食用大豆制品不但不会因此患上乳腺癌,反而能降低其发生风险。
    误区四:痛风病人不能吃大豆制品。
    很多人深信大豆制品是高嘌呤食物,因此痛风病人不能吃。但虽然在同等重量的前提下,豆类嘌呤含量与瘦肉类相似,但要注意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豆类与肉类的摄入量相差较远。100克瘦肉很容易吃下,但吃100克大豆就有些困难了,相当于吃500克豆腐或喝2000毫升豆浆。且在大豆制品加工、制作、烹饪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嘌呤会溶解于水中而被去除。有研究表明,大豆制品等摄入量高的人群未见其与痛风发作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推荐阅读:
4 Tips to Accelerate Your Business Blog  The Epidemic Of Hate Continues In Great Britain As Conservative   Russian Blogger Arrested for “Inciting Hatred” by Playing Pokemo  4Sum – Find Unique Quadruplets that Sum to Target using O(  The Subsequence Algorithm for Two Strings – How to Check i  Using Greedy Algorithm to Fix the Broken Calculator  Beginner’s Guide to the zip() function in Python3  Passengers Pick-up and Drop-off Algorithms (Car Pooling) via Gre  Maximize Sum Of Array After K Negations using Greedy Algorithm v  The Variable Expansion Algorithm Using Regular Expression in Jav 
评论列表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