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豆制品存在的一些认识误区

  • 时间:2013-05-19 21:49:49
  • 分类:语文天地
  • 阅读:82 次

    大豆制品,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豆制品,因其独特的营养价值受到了众多营养专家的推荐。《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人每天摄入30-50克大豆或相当量的豆制品。在营养门诊答疑中,我发现很多人对大豆制品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

    误区一:红豆、绿豆也属于大豆制品。
    大豆制品主要是指黄豆、黑豆和青豆及其制品,一般不包括绿豆、红豆、豌豆、蚕豆、芸豆等淀粉豆。这两类豆的营养构成有很大区别,淀粉豆蛋白质含量不如大豆高,且其氨基酸构成不如大豆合理,不属于优质蛋白;淀粉豆也不含大豆异黄酮等有益成分,其淀粉含量高,营养更接近粮食。当然,淀粉豆类营养也不错,应该部分替代主食。
    误区二:所有大豆制品都能补钙。
    大豆本身含钙量并不算高,其制品中含钙量的高低与加工工艺有关。北豆腐、豆腐皮、豆腐干等大豆制品用含钙凝固剂加工,是钙的良好来源;而内酯豆腐是用不含钙的葡萄糖酸内酯做凝固剂,钙含量非常少;打豆浆时一般要加入20倍的水,且过滤掉豆渣,因此,豆浆补钙效果较差。
    误区三:大豆制品吃多了会诱发乳腺癌。
    黄豆中的大豆异黄酮是一种植物性雌激素,很多人担心它会诱发乳腺癌。其实,植物性雌激素和人的雌激素是不一样的。研究发现,植物雌激素对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起到的是双向调节作用:当人体内雌激素水平低时,大豆异黄酮表现出提高雌激素水平的功效;而当体内雌激素水平偏高时,它会表现出降低体内雌激素水平的作用。许多研究表明,食用大豆制品不但不会因此患上乳腺癌,反而能降低其发生风险。
    误区四:痛风病人不能吃大豆制品。
    很多人深信大豆制品是高嘌呤食物,因此痛风病人不能吃。但虽然在同等重量的前提下,豆类嘌呤含量与瘦肉类相似,但要注意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豆类与肉类的摄入量相差较远。100克瘦肉很容易吃下,但吃100克大豆就有些困难了,相当于吃500克豆腐或喝2000毫升豆浆。且在大豆制品加工、制作、烹饪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嘌呤会溶解于水中而被去除。有研究表明,大豆制品等摄入量高的人群未见其与痛风发作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推荐阅读:
Why Wasted Words Kill Good Ideas And Cost Sales  Why You Need Niche Experience to Be a Great Blogger  The Art of the Perfect Listicle  Tools and Resources to Help Create Your Next Content Calendar  5 Tips for Capturing More Leads on Your Blog  Don’t Fall Victim to the Content Overproduction Trap  Are You Taking Advantage Of These Free WordPress Marketing Plugi  What Content Marketers Can Learn from Game of Thrones  All You Need To Know About How Small Business Should Handle Soci  Should You Add Live Chat to Your Blog? 
评论列表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