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绕不开的食品添加剂问题
- 时间:2012-11-03 23:02:13
- 分类:食品科学
- 阅读:104 次
“早上,吃两根地沟油炸的油条,切两个苏丹红咸鸭蛋,冲一杯三聚氰胺的牛奶;中午,炒一盘注水肉,来一盘农药韭菜,再来一碗翻新的陈米饭;下班,在菜场买一斤从臭水沟捞出来的小龙虾,再开一瓶含甲醇的酒,吃一个硫磺馒头……”生活中,关于食品安全的段子比比皆是。
近些年,食品安全一直处在风口浪尖,很多人对食品安全不信任,认为吃啥都不安全,甚至提食品而色变。面对大家对食品安全的质疑,现场的工作人员称,食品绝大多数是安全的,大家之所以对食品安全产生恐慌心理,多数是对现代食品工业不了解,科学知识普及得不够造成的。
绕不开的食品安全,绕不开的食品添加剂
说到食品,必提食品添加剂,人们对食品添加剂的误会太深了,从苏丹红、三聚氰胺,再到塑化剂、瘦肉精,这些都不是食品添加剂,而是食品中的非法添加物。但是,生活中,只要提到它们,总会和食品添加剂画等号。
食物加盐就有咸味,加大料就有五香味。中国人最擅长的就是调味,而调味品,从大概念上说,也是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在我们日常食品中随处可见。早在汉朝,我国就有了卤水点豆腐;南宋开始,一矾二碱三盐的油条配方就有了记载;现在流行的木糖醇口香糖,木糖醇是甜味剂;维生素A、B属于营养强化剂,维生素C是抗氧化剂;发面用的酵母是膨松剂、碱面是酸度调节剂;菜肴中用的味精是增味剂。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是食品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中国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2500多种,美国超过5000种。无论是西餐的面包、香肠、果汁饮料、冰淇淋,还是中餐的馒头、包子、油条等,都离不开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在国内已经被“妖魔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信息传播过程中造成了误导、夸大甚至歪曲。
目前,中国没有一起食品安全事件是由于合法使用食品添加剂造成的,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在许多由非法添加物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中,食品添加剂成了替罪羊。在一部分人心目中,食品添加剂已经成为食品不安全的代名词。
食品添加剂的添加是有标准的,是有添加量的,一些企业为了使食品外观更好看、味道更好,可能会超标使用食品添加剂,这是大家需要警惕的,也是政府一直打击的重点。当然,消费者也需要转变消费观念,原本猪肉就没有那么瘦,鸭蛋黄就没有那么红,馒头也没有那么白,消费者的过分追求,也是催生瘦肉精肉、苏丹红鸭蛋和染色馒头的原因之一。只要食品添加剂规范使用,就不必担心会带来危害,而且,它们带来的好处,远远超过风险。
推荐阅读:Unobvious Life Hacks for Ads Optimization in Google Essential Traits That Will Help Bloggers Work From Home Successf Examining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Writers and Bloggers How will Blogging Change after the Pandemic? Digital Relationships: 5 Tips For Building A Better Veterinary B The 2020 Pandemic Further Boosts Earnings and Influence of Blogg What to Do When Your Blog Gets Too Big for You Alone Minimum Numbers of Function Calls to Make Target Array Harddrives will fail – it is just a matter of when Bruteforce/DFS/Backtracking Algorithm using Javascript to Solve
- 评论列表
-
- 添加评论